国标(QB/T 2872-2017)对面膜的定义为:用于涂或敷于人体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护理或清洁作用的产品。
注:本条术语中的“面”泛指人体皮肤表面,包括眼膜、眼贴膜、鼻膜、唇膜、鼻贴膜、手膜、足膜、颈膜等约定俗成术语。
面膜作为集中式皮肤保养的方法,因其简单高效的特性成为众多人士定期护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
国标(QB/T 2872-2017)对面膜的定义为:用于涂或敷于人体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护理或清洁作用的产品。
注:本条术语中的“面”泛指人体皮肤表面,包括眼膜、眼贴膜、鼻膜、唇膜、鼻贴膜、手膜、足膜、颈膜等约定俗成术语。
面膜的作用原理是肌肤在相对封闭与较高皮肤表面温度的环境下,接受高浓度大剂量的美容成分强化保养。由于面膜可在短时间内将携带的护理成分输送至皮肤,因此每次在使用面膜后,肌肤都会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一、贴片式面膜
贴片式面膜是最为广泛的一种面膜形式。贴片式面膜又主要分为两种:一、浸渍式无纺布贴片式,无纺布浸渍精华液后使用;二、含凝胶无纺布贴片式,含有凝胶,不用浸渍精华液。
二、睡眠面膜
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晚上做完基础护肤之后,敷在脸上直接睡觉的一种面膜,分为:免洗型和洗去型。主要的卖点就是,把夜间休息的时间利用起来,为肌肤补充营养,所以免洗型居多。
三、泥膜
含有一些天然泥土,高岭土、膨润土等,具有吸附油脂污垢,洁净肌肤的效果,主打清洁效果。
四、揭剥式面膜
也就是常说的撕拉面膜,涂敷肌肤后干燥成膜,然后揭去,起到保湿清洁的效果。
五、眼膜
主打眼部护理,因为眼周皮肤比较薄且敏感,所以眼部产品会更温和且成本更高,又因为眼周皮肤面积较小,所以眼部产品的净含量会较低。
六、鼻膜的话,大多都是主打祛黑头功效,毕竟鼻子上的黑头/白头一直是护肤难点。
七、唇膜
唇膜是属于一类比较小众的护肤产品,主要是为了应对唇部的干裂、死皮、唇纹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重视唇部护理。
八、手足膜
手是使用最频繁的器官之一,经常会接触到清洁剂、油污等,比较容易干燥粗糙,所以手部护理必不可少。
九、颈膜
颈膜的话,主要针对的是颈部细纹,还有就是解决颈部和脸肤色不一致的问题。
在选购面膜时,应根据个人的需求及皮肤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同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看清产品的批准文号、中文标识、说明书、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索要并保留购物票据。
面膜使用后短时间内会被洗去,大部分面膜所含的油分较少,因此,面膜补水效果好,但保湿能力偏弱,所以不宜单纯依赖面膜去保湿,
还是应配合使用霜、乳类保湿产品。
敷面膜的两个最佳时间段:
一个是在上午9:00-11:00,此时间段是人体脾经的运行时间,面膜中的精华成分吸收会特别好。
另一个在晚上21:30-23:00,此时间段是人体三焦经运行时间,是肌肤自我恢复和吸收最佳时间。
最后,愿大家护肤少走弯路,变美路上不踩坑~
敷完面膜后,皮肤的角质细胞吸收大量的水分后变得膨胀,让原本联系紧密的整个角质层结构变得非常脆弱;此外,皮肤的通透性也会有所增加。如果这时马上化妆,皮肤很容易受到彩妆的刺激,所以最好在敷完面膜30分钟后再化妆。
经常敷面膜可能会破坏皮肤皮脂膜,一旦停止敷面膜,可能会出现脱屑、干燥、长痘、出油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一周敷面膜的次数不要超过2次,每次10-20分钟。
使用面膜后一旦出现面部刺痛,瘙痒,红斑,水肿等感觉或症状,请立即停用,并彻底清洗干净。携带怀疑致敏的面膜,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通常我们所用的面膜,大部分物质都是水合增稠剂,而我们的表皮细胞中含亲水性的天然保湿因子(NMF)。除产品说明书标明可长时间使用外,使用面膜时间过长会导致皮肤中的NMF流失,从而导致皮肤“越敷越干”。同时,长时间使用面膜会导致角质层过度水合,角质细胞间的连接松散,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更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刺激,引起各种皮肤问题。因此,不建议过于频繁的使用面膜,每次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
*面膜敷贴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敏感肌更要减少至10分钟以内。
建议洗脸,如果面膜的外包装上标出使用后要洗,那就用清水冲洗一下再护肤。如果没有标明,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是否清洗。
只能暂时补水,面膜使用说明。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面膜的“补水”只是湿润角质层。除了一般的补水保湿面膜,市面上各类美白面膜、祛痘面膜、抗皱面膜多是言过其实。
不法分子为了迎合速效美白嫩肤的面膜功效需求,在面膜中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用于皮肤可以产生快速美白、嫩肤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出现皮肤黑斑、萎缩和变薄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因此,化妆品中都严禁加入糖皮质激素。非法添加了激素让人对其产生依赖的面膜,所以被比喻为“鸦片面膜”。
声称能迅速为肌肤补充活氧,其实是在其中添加低沸点的醚类(甲基全氟丁基醚、乙基全氟丁基醚等),在体温作用下快速气化,产生密集的小泡泡。
懒癌症晚期“患者”们,敷了面膜之后就不再使用其他护肤品,面膜的作用就是在短时间内,让皮肤大量保湿补水和吸收其他养分,但是这些成分在揭下面膜也有一部分会挥发的。所以我们在敷完普通面膜后还是要按照日常的护肤保养程序,乳液、精华液、面霜都不能少,尤其是在换季时期,一定要做好每一步护肤步骤,才能达到最好的保养效果。
1、在更换新的面膜前,建议先进行过敏性测试。取适量产品在前臂内侧涂抹,观察48-72小时,如皮肤出现红斑、皮疹、红肿等症状或感到瘙痒、刺痛、灼热等,则不适合使用。有反复过敏史的人群,建议观察测试2周。提前进行过敏性测试能卓效避免化妆品皮炎的发生。
2、皮肤在贴敷面膜时处于高水分状态,贴敷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皮肤屏障损伤,敏感性肌肤更需小心。
3、面膜所用材质的贴合度,以及维持湿润状态的持久度也直接决定敷面膜的效果。
4、面膜短暂的停留时间难以在抗老、美白、保湿等方面持续起效,抗老、美白、保湿需要全方位护理,不能单纯依赖面膜。
5、健康肌肤每周使用面膜不宜超过3次。
6、敏感肌肤减小使用面膜的频率,尤其是含防腐剂种类多、刺激性大、香精含量高的面膜。
7、面膜敷贴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敏感肌更要减少至10分钟以内。
8、具有急救恢复作用的面膜,也不宜连续使用5天以上。
可以,使用面膜后,肌肤处于很好的水合状态,吸收营养成分更容易,使用精华也更容易被吸收(不限于精华,也是使用其他护肤品的好时机)。
1、降低肌肤的保湿能力。每天敷面膜,或者每次敷面膜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敷贴片式面膜过夜,都会降低肌肤的保湿能力。
2、经常敷面膜可能会破坏皮肤皮脂膜,一旦停止敷面膜,可能会出现脱屑、干燥、长痘、出油等问题。一般情况下,一周敷面膜的次数不要超过2次,每次10-20分钟。
演艺明星皮肤看起来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与妆容无懈可击,而且最终呈现出来的照片有过后期处理。以明星每天化妆、卸妆的强度,天天敷面膜,对皮肤伤害是非常大的。
1、面膜贴先密集补水,导致角质层过水合、松解,保湿力减弱;
2、体温加热面膜使其逐渐变干,面膜开始从皮肤吸收水分及(天然保湿因子)等天然自由保湿成分;
3、皮肤失水过度,角质变干翘起,所以会起毛刺、瘙痒,甚至发红、起疹。
视类型而定。保湿滋润,温和型的化妆水可以,酒精含量过高的则不建议敷贴。
面膜提供的并不一定是细菌需要的营养,而且面膜自身具有防腐体系。一般面膜敷贴时间在15分钟以内,时间短细菌不可能大量繁殖。
敷完面膜后,用清水把脸上的残留物洗干净,并涂抹保湿霜。如果不及时涂抹保湿霜,肌肤上面膜残留的水分会蒸发带走跟更多皮肤角质层本身含有的水分,导致皮肤越来越干。
掐指一算,天天敷面膜是跟明星学的,明星的“用脸程度”跟咱们这些普通人不一样,比如一天上了好几次妆、每次妆都挺厚,需要密集护理或特殊护理。咱们普通人,一周敷2-3次为宜。敷太多不但没必要,还可能过度水合,或者使角质层变脆弱,就像太惯孩子,没准会养出富贵病、公主病。
天天给皮肤输送营养,但它并不能全盘吸收,就会导致营养过剩,时间一久,会堵塞毛孔,引发粉刺、痘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发炎、过敏的情况。但如果某段时间,你觉得自己“用脸”过度(比如连续大浓妆,皮肤不舒服),或者经历了暴晒,可以连续敷2/3天进行缓解,然后再恢复正常频率。
所以,仙女们牢记,除了医生叮嘱的医用敷料,其他面膜都不能天天敷哦!
一般在爆痘的情况下,是不推荐使用面膜的。爆痘之后如果频繁使用面膜,肌肤表皮吸水,含水量增高,可能导致肌肤过度水合。肌肤过度水合之后,可能造成毛囊皮脂腺导水管吸水过度膨胀,堵住毛孔,加重痘痘。况且敷面膜不具备治疗效果,对于爆痘的情况,敷面膜起不到正面效果。
长青春痘,是不建议使用补水面膜的,如果频繁使用补水面膜,导致肌肤过度水合,加重痘痘。
敷面膜有刺痛感,大致有3个原因。
① 严重缺水。如果脸部肌肤严重缺水,当面膜为肌肤补充水分时,肌肤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就会有刺痛感。这种情况在秋冬季节比较常见,或者常年呆在干燥的空调房间。不过,这种情况几分钟后就会缓和。
② 皮肤创伤。感冒时擤鼻涕造成的鼻翼泛红脱皮,嘴巴周围上火脱皮,以及挤完痘痘后的小伤口,都属于皮肤创伤。在这种角质层受损的情况下,不适合敷普通面膜,尤其是清洁类面膜,医用敷料是最佳选择哦。
③ 不适合。如果面膜不适合你的肤质,也会出现刺痛感。所以,敏感肌的小伙伴选面膜时尽量做敏感测试,或去医院测试敏感原,以后避免。
其实面膜的种类很多,关键看大家能不能选对产品:
偏干性肤质——保湿为主,控制频率
油性皮肤——清洁泥膜,无须刻意去敷保湿面膜
粗糙、暗沉——酸类面膜,且需要注意对于黑头的清理来说,酸类跟泥膜选一即可,无须交叉甚至叠加使用。
敏感、泛红——舒缓镇定类
总体上看,敷面膜是可利来改善敏感性皮肤或者红血丝很重要的手段。
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的,因为每天都这样敷面膜的话,会导致皮肤过度水合,也就是皮肤角质层吸水过度,从而角质层细胞变得比较疏松,所以建议每周敷2-3次面膜就够了。
这是因为敷面膜过多,有可能损伤皮肤屏障,所以敷的时间过久或者敷的频率过长,反而可能对皮肤带来不利的影响。
面膜怎么区分正反面?现在的面膜贴里一般都有3层,中间一层是面膜,还有一层比较厚的珠光膜和一层半透明的纸膜。使用时,把珠光膜揭掉,然后将湿的一面贴于面部,再把半透明的纸膜揭掉,这样就可以保证你一定是把正面贴在面部了。
敷完面膜之后感觉脸上有很多精华没有吸收怎么办?敷完面膜之后,稍微按摩一下面部,就可帮助多余精华液的吸收。多余的精华液也可以涂抹在颈部稍微做按摩,帮助颈部淋巴排毒,同时也起到保湿补水的作用。
面膜从上往下摘还是从下往上摘?从下往上~首先,从重力的方面来看,又下往上可以帮助提升肌肤,预防皮肤下垂。其次,我们的毛孔是向下长得,从下往上能够有助于肌肤再次相向吸收营养。
敷完面膜之后脸上会搓泥是为什么?这种情况应该是面膜里多余的精华皮肤无法吸收,所以堆积在了皮肤表面,导致的搓泥。所以敷面膜之前最好用热毛巾敷3到5分钟脸,帮助毛孔打开,面膜里的精华才能更好地被吸收。
敷完面膜之后需不需要洗脸?敷完面膜之后,轻轻按摩面膜帮助多余精华液吸收,按摩之后如果已经没有滑腻感,就不用再洗脸,如果按摩之后还是比较黏腻,就需要用清水再清洗面部至没有滑腻感。
敷完面膜之后还需要再用什么护肤品?在做完面膜之后还是要有必要的正常护肤步骤,通常就是:水——眼霜——精华——乳液——面霜。
敏感肌肤怎么选面膜呢?敏感肌肤的妹子在敷面膜之前最好在面部多拍一些平时使用的柔肤水,再敷面膜。平时最好也以补水和舒缓肌肤。
Q:如何正确使用贴片面膜?
A:贴片面膜应当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面膜并不是使用得越频繁越好。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消费者而言,如果每天使用面膜,可能会加重皮肤的敏感程度,反而不利于皮肤健康。
每次使用面膜的时间不宜过长。贴片面膜的精华中大部分物质是水和增稠剂,而人体表皮细胞中含亲水性的天然保湿因子(NMF),除产品说明书标明可长时间使用外,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皮肤中的NMF流失,导致“越敷越干”。同时,长时间使用面膜还会导致角质层过度水合,角质细胞间的连接松散,使皮肤屏障受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起其他皮肤问题。因此,如果皮肤状态正常,可每周使用2~3次面膜产品,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如果皮肤敏感或屏障受损,应适当减少使用面膜的频率和时长。
Q:存在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吗?
A:市场上消费者见到的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围。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Q:面膜类化妆品能不能宣称为“医学护肤品”?
A:面膜类化妆品是指涂、抹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不仅包括面贴膜,还包括眼膜、鼻膜、唇膜、手膜、足膜、颈膜等,近几年受到消费者青睐。
根据风险程度,面膜类化妆品在监管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特殊化妆品管理的面膜,主要是宣称具有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产品,应当在上市前取得注册证书;另一类是按普通化妆品管理的面膜,是指宣称具有保湿、清洁等一般功效的产品,应当在上市前向监管部门备案。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签或宣传材料不得有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因此将面膜类化妆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等均是违法行为。